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美國失敗影響台灣安全

美國失敗影響台灣安全
20171003    蘋果日報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正在中國訪問,安排川普年底赴北京會晤習近平的事。他們表面上討論如何處理北韓問題,實際上可能觸及台灣議題。我們如此多疑,並非無的放矢,回顧1970年代尼克森和季辛吉在與中國的毛周祕密外交中,是如何出賣台灣的史實,就可輕易合理化台灣焦慮了。

越戰失利不惜賣台
尼、季執政時代是美國在越戰中極度耗弱,為防蘇聯的威脅,必須與同樣防蘇的中國聯合抵制蘇聯,而急於從越戰抽腿的急迫性,使尼、季不惜背叛台灣以交換中國的戰略合作。

現在呢?是否有特殊急迫性,讓美國再度出賣台灣以換取中國合作?如果有,就是北韓問題。但北韓問題不如當年蘇聯威脅嚴重,似乎不需以出賣台灣為條件;但北韓的核導彈也確實讓美國和日本如芒在背,如鯁在喉,中國若願大力制裁北韓,美國做某種程度合乎比例原則的出賣台灣也並非不可能,畢竟以前已經做過,再做不難。

連續擊敗阿富汗、伊拉克的超級強權為什麼失敗到需要中國扶持?因為美國執著於在全球複製自己。

後冷戰時代,美國一強獨大,主要的國際倡議涉及他國的內政與經濟,外交政策的焦點從戰爭轉到治理,總是要把西方那套標準的民主與憲政秩序移植到他國內部。冷戰時期美國的目標是圍堵,後冷戰時期美國外交政策的推力是改造。冷戰核心是西方的防衛;後冷戰時期的外交是延伸西方的政治意識形態。重視並干預其他國家的內政是柯林頓、小布希和歐巴馬外交政策的共同特色,3任政府的外交政策最後都殊途同歸,想要改造中國、俄國、索馬利亞、海地、波士尼亞、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和廣大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體制、做法和價值。
這種外交行為的起源很大一部分是美國清教徒的彌賽亞傳教信仰。

傳教外交腐蝕聲譽
清教徒影響美國既深且鉅,是「以教會為靈魂的國家」。後冷戰時期美國外交政策很像它宗教傳統特色:到海外宣講福音,感化異教徒。考試院前院長關中在其著作《意識形態和美國外交政策》指出,在美國開國先賢言論中,可歸納出3個建國動機:美國的救世使命、視宗教改革為上帝恩賜的機會、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把西方價值像傳教一樣啟蒙他國,令人難以接受。

美國傳教式的外交政策證明都失敗。這些失敗加總起來已嚴重腐蝕美國的力量和聲譽,如果美國需要中國的協助重振聲威,部分或全面地出賣台灣一如尼、季所為,就不匪夷所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