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我們該如何看待李克新「武統台灣」說?

星期專論》我們該如何看待李克新「武統台灣」說?
2017-12-31 自由時報
◎楊甦棣

川普總統二○一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簽署「國防授權法案」(NDAA),其中主張恢復美國海軍停泊台灣高雄港。自從美國和台灣近四十年前斷交以後,此事前所未見。對於美軍停泊高雄港這樣的消息,我個人心有戚戚。我的父親在六○年代是駐台美軍的軍事顧問,我在青少年時期曾定居於高雄兩年,我還記得港口停泊著「休息復原計畫」(R&R)來台的美艦,而我騎著腳踏車穿過市區,一路直奔港口。


《星期專論》楊甦棣

我也記得水手們在高雄街頭閒晃的景象,尤其是在坐落許多酒吧和應召女郎的「艦隊街」。巴士星期五、星期六晚上開往左營附近的俱樂部之前,會在艦隊街上稍停個十五分鐘,在那期間,我會和朋友們上街溜達,但回程時總是依依不捨,畢竟那些向美國水手們頻送秋波的年輕女孩們,才不過比我那時的年紀稍大一些。

「美國海軍仍持續前進,其船艦如今停泊在菲律賓、香港、沖繩與橫濱,只要是第七艦隊航線沿途的所有港口,不論航向何處,他們總是受到歡迎,不只是因為消費的金錢,還有他們傳遞出的美國的支持。我身為二○一○到一三年的美國駐港澳總領事,我的幕僚和我都期盼美軍戰艦能定期訪問香港,港府與香港商人也是同樣看法。」

中國使節挑釁言論 令人吃驚
關於「國防授權法案」主張美艦停泊台灣的說法,還只是個提案,國防部和行政機關得考慮一段時間,才能決定是否恢復在台灣港口的停泊。如果沒有五角大廈認真考慮這一建議並做出令人驚訝的決定,那麼這一切都不會改變。但這並未阻止一名野心勃勃,或可稱之為魯莽的中國高級外交官在華盛頓公開宣稱「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十二月十八日,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在中國駐美大使館的一場媒體招待會上拋出了這令人吃驚的挑釁言論。

李克新為中國駐美大使館的第二把交椅,該機構並非向中國國防部負責,而是屬於權力相差甚多的外交部。他的說法看似完全外行,也缺乏北京方面在政策上嚴謹的支持。我做為獻身美國外交事務三十三年的老手,實在無法想像駐外使館會有二號人物承擔起這樣的政策宣言。即便是他的直屬上司、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也難以想像他能就一項重大議題在未經北京政府許可之下公開發表個人看法。然而,到目前為止,我仍未看見有證據顯示李先生因此受到上級裁罰。

人們猜想,若是國務委員(與政治局委員)楊潔箎—他在一九九○年代中期擔任李克新的職務—會更為謹慎,不會同意李克新發表如此魯莽的言論。

與此同時,我們從媒體報導得知中國偵察機和戰機接近台灣南部和北部空域;那是有意威脅並恫嚇台灣政府與人民的挑釁手段。這令人不得不去設想,中國是否意圖以此現實主義政策來影響台灣內政。若真是如此,我認為此舉只會增加台灣兩千三百萬公民對中國的不信任。蔡英文總統和她的政府,已經極其謹慎地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刺激到中國共產黨政府的行動。

川普訪中 未對台灣議題讓步
川普總統已經與中國有了好的開始,先是四月在佛羅里達州會晤習近平主席,繼之以秋季在北京接受「超國是訪問」規格的盛大歡迎。習先生頗善於迎合我們總統的自我。即使川普正坐在橢圓形辦公室內,迄今,他仍未將選舉時對中國的大肆抱怨轉化成實際的政策行動。同樣令人寬心的,至少到目前為止就我們所知,川普的北京行並沒有在台灣議題做出讓步。

我理解北京不是特別喜歡民主制度,讓選民的智慧取代未經選舉、中共中央政治局共產官僚小圈子的決策。但為什麼中國至今仍未對去年五月主政的蔡政府採取更多動作?這還讓人摸不透。針對許多重要的經濟、貿易和政治議題,中國真的鮮於與台北打交道。發布最後通牒和威脅(現在則是軍事武力的展現)取代了外交手段。

兩岸貿易減少,觀光客人數下跌,傷害了彼此的經濟。對中國公民來說,多了解台灣是有好處的,甚至能減緩兩岸的緊張局勢。限制訪台旅客人數難道是北京政府擔心長期接觸開放的台灣民主社會,國民可能受到影響嗎?我曾讀過一些有趣的說法,指出中國旅客訪台時,被台灣電視台的晚間政論節目深深吸引著;在他們的國營電視台,那些節目被刻意迴避。

談回直言不諱的李先生。除了《環球時報》一篇簡短的社評,我仍未在中國媒體當中發現來自更高層級的回響。同時,我們也未見有任何跡象顯示,李先生因逕自公開對台灣劃出一條新「紅線」而被追究。這讓人不免好奇,他的下一份工作可能是什麼。

公然武嚇 美軍料將大動作回應

一九七九年生效的《台灣關係法》(TRA)特意籠統的描述台美斷交後美國對台灣的防衛承諾。不過,許多美國政府和國會內部的專家們認為,對台灣公然的軍事恫嚇可望招致美軍大動作的回應。我確實第一手知道,在華盛頓和檀香山的太平洋艦隊總部的國防規劃官員,長期維持著特定行動方案,以回應針對台灣的直接威脅。我們也回想起,在一九九五與一九九六年,當時的總統柯林頓兩度決定在台海地區部署美國航空母艦。一九九五年的首次部署是回應李登輝總統訪問母校康乃爾大學後,中國決定朝台灣外海發射飛彈。接著,柯林頓在一九九六年春天再次決定把兩艘航母部署在台海地區,當時李登輝正競選連任,要成為台灣歷史上第一位經由民主競爭選舉產生的總統。

過去二十年物換星移,但美國國會和行政部門的領袖,對於防止台灣安全受到任何威脅的承諾,依舊是美國在該地區相當重要的政策面向。同時,對於了解台灣也知悉其戰略地位的美國親密盟友日本而言,這樣的承諾也是極為重要的。

因此,究竟該如何看待李克新這位中國二級外交官員在華府的狂言,它大抵上就是心直口快的人逾矩發表的觀點嗎?就現況而言,這是最合理的解讀。不過,這項議題值得繼續關注。


(作者楊甦棣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國際新聞中心編譯劉宜庭譯)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為余光中蓋棺論定

為余光中蓋棺論定
 2017-12-24  自由時報
◎盧世祥

文人余光中十天前去世,人死留名,但他究竟留下好名或惡名,社會各方看法差異甚大。余光中的一生,作家李敖「文高於學,學高於詩,詩高於品」的評語堪稱中肯;而死後聲名的爭議焦點,即在「人品」這一關鍵。

官方悼詞應有整體高度
人生腳步,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余光中一生最受訾議的,是他在一九七○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以《狼來了》一文,強把台灣鄉土文學牽扯中國工農兵文學,在白色恐怖時代給人戴紅色帽子,形同向文壇拋「血滴子」,是當局箝制言論、侵害創作自由的共犯。而且,《狼來了》不是單一事件︰余光中在較早的現代詩論戰,指作家唐文標「思想左傾」;在後來與徐復觀、胡蘭成、陳映真等人的筆墨官司中,他上告警總、密報王昇、受黨國指使的指控不斷。文壇聞人光鮮亮麗外表,有其鮮為人知的一面。

威權時代與統治當局同一國,民主時代繼續站在多數人民的對立面,余光中的爭議因而不斷。從「過去反共,現在跑回中國大陸到處招搖」,到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為馬英九的bumbler封號強辯,寫詩諂媚周美青,人品格調因此飽受質疑。

余光中去世後,總統「他啟蒙許多文青」的誄詞、文化部長「他是台灣現代文學史須銘記的一頁」讚語,都未能平實為這位爭議文人蓋棺論定,反而招來「促(進)轉(型)(正義)第一砲竟是哀悼『文壇黃安』」之譏。箇中道理很簡單,上述悼詞僅就文學層面說,或尚有其根據;以此評斷他的一生,卻失衡且失真。從而,以此評價余光中有如盲人摸象,只道出部分事實,而非全豹。

誠然,按戰後主導台灣的中華文化,有為亡者諱的封建傳統,但對余光中的官方悼詞,尤其出自總統和部長,理應有整體高度,不能以偏概全,部分事實未必真實,還常有誤導作用;對余光中這種在威權時代與統治當局十分麻吉的人物,更不能為了場面話而不顧大是大非。再說,沉默也是一種態度;作家朱宥勳「不出惡聲已是最大寬容」,就是讓很多人按讚的表態。

去威權民主進展不紮實
余光中的爭議事件,最值得社會關注的,是台灣至今尚未揚棄個人崇拜及集體造神。昔日威權時代,神化「偉大領袖」,經由教育及黨國掌控的媒體,遂行個人崇拜的愚民手法罄竹難書。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為獨裁者幫凶幫閒的政媒文人,替威權當局塗脂抹粉之餘,還彼此相互吹捧,黨同伐異,打壓異己,行徑惡劣。

這種政治文化從戰後作祟至今,以致促轉條例通過,轉型正義工程尚未開張,捍衛蔣介石的反撲行動已然啟動,且出自當年打壓民主自由的同一批政媒文人徒眾。這一現象,不僅反映個人崇拜遺害甚大,尤凸顯台灣從威權轉型民主的「寧靜」外表之下,去威權的民主進展極不紮實。就此而言,余光中如在爭議中再受執政者表揚,不但大失民心,轉型正義還未上路就先開倒車,前景堪慮。

追思三位台灣本土人物
這幾天,有三位在台灣歷史上留下腳印的人物,受到追思及感念,剛好可為社會提供正向思考。據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的《台灣之路》月曆,從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三天,分別是黃水土、素木得一、高木友枝的紀念日;他們三位為這片土地和人民做了什麼,至今受人追念?

黃水土是台北艋舺出身的雕刻家,一九二○年以「山童吹笛」入選東京「帝展」(帝國美術院美術展),是台灣人在「帝展」首露頭角,引發當時台灣美術青年的熱潮。他連續共四次入選「帝展」;與後來同樣四次入選「帝展」的畫家陳澄波(二二八事件命喪國民黨政權槍下),都是台灣在日本時代的國寶級藝術家。

天才型的黃水土,矢志創造屬於福爾摩沙的藝術,作品有濃厚的台灣意識,是揭開台灣近代雕刻史序幕的第一人,引領了台灣藝術與世界接軌、進入新時代。他三十五歲英年早逝,主要作品「水牛群像」原作嵌於台北公會堂(中山堂)後廳,龍山寺「釋迦出山」佛像木雕毀於一九四五年台北大空襲,後經翻鑄,其他作品多有佚失。

素木得一是植物學家,二十世紀初到台灣服務,建立台灣昆蟲學的研究基礎,以四十多年時間蒐集數萬種昆蟲標本,也研究病蟲害防治,包括引進澳洲瓢蟲「以蟲治蟲」的天敵法。他領導台灣昆蟲學會多年,擔任台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院院長。戰前,他還參與台灣史蹟天然紀念物的調查及指定;戰後以其專業,續受國民黨政府聘用,擔任台大教授、圖書館南方資料室主任和台灣農業試驗場技師,直到二二八事件後才回日本。

高木友枝是傳染病學家。日本時代伊始,中國閩粵的鼠疫傳入台灣,為禍二十年,死亡兩萬四千人,安平、淡水、鹿港受害尤烈。高木領導對抗疫情,捕鼠、消毒、拆屋、隔離、改善環境,終使鼠疫絕跡。後來他擔任總督府醫學校校長,重視品格教育,以開明包容治校,尊重台灣文化,不准歧視,不禁母語,深受學生敬愛。其後再出任台灣電力株式會社首任社長,貢獻電力開發建設。「台灣醫學衛生之父」出自他的學生、台灣史上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的讚語。

不論先來後到,有專業、有人品、有台灣心、真正奉獻台灣者,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不會吝於按讚,且長年感恩。


(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余光中的「白玉苦瓜」,砸了算了!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余光中的「白玉苦瓜」,砸了算了!
2017-12-21 06:00 自由時報

余光中死了,但爭論反而浮出檯面,尤其與陳映真之間的血戰,成為焦點。一九七七年余光中丟出〈狼來了〉的「血滴子」,隔了近三十年的二○○八年,余光中藉「答客問」發表〈向歷史自首?〉的文章,目的在為自己辯誣;他否認陳映真二○○六年揭露他向「權傾一時,人人聞聲色變」的王昇告密。(陳文見《聯合文學九月號》)換言之,陳映真指控余光中不但親手炮製「血滴子」,還密告王昇以取其頭。

討論此一公案之前,先提個有趣的題外話。陳映真是大左派,余光中是大右派,兩人晚年竟不約而同的向中共交心,做一路人,同享獨裁政權搭起舞台上的饗宴:左派右派走了一圈可以握手!

余光中的〈狼來了〉已成歷史文件,即使不收入著作之中,也難逃公論。重點是,陳映真一口咬定余光中「把陳映真文章中引述馬克思思想之處一一校出,加上批註,寄給當時國防部總作戰部主任王昇」,且表示此一祕辛是鄭學稼親口告知的。(見陳文)這段往事遂被中國學者趙稀文揭發,迫使余光中寫了〈向歷史自首?〉的辯誣文。

余光中否認馬克思與陳映真的比校考證出於他之手,也否認有向王昇告密。不過余光中確實寄了馬克思與陳映真的比校考證文給陳芳明、彭歌等人,胡秋原也收到過:「有一位作家,也許是余光中,由香港寄來馬克思的文章與陳映真的文章要我對照一下。」至於余光中是不是抓耙仔?徐復觀揭發過余光中為學術問題向警總打他報告,事見其著《學術與政治之間》。

余光中誠不誠實?且看余光中向「歷史」「自首」答辯文。

余光中一開篇就表示他當年「情緒失控……不像一個自由主義作家應有的修養」;這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余光中從來不是自由主義者,一九七四年雷震就下了定論:「余光中現在已接近官方,不像個詩人。」連詩人都不配,遑論自由主義者!蔣經國死了,余光中寫拍馬屁到肉麻的頌歌,近的如是為馬英九遮羞,曲譯bumbler為「大巧若拙」的「拙」,不惜出賣專業,硬把糞土之詞點成黃金,向馬臉上貼,還寫諛詩對周美青獻媚。哪個自由主義者做得出來?

余光中為了證明自己非「官方詩人」,他說:「我從未參加過政黨,包括國民黨,有時出席某些官方會議,也不過『行禮如儀』。」謊言謊言謊言。只舉一例。一九七八年八月末,黨政軍合開「第二次文藝大會」,剿殺鄉土文學,余光中與王昇、李煥等同席,共同出刀,這算哪門子「行禮如儀」!余又否認他的地位是「國民黨捧起來的」。真的嗎?余光中一九六六年就榮獲「十大傑出青年」,這是兩蔣的囊中獎,青年余光中就此步步高升、更上層樓,敢說非國民黨所捧?在戒嚴時代,余光中從未站在自由主義立場批判過白色恐怖的兩蔣統治一聲,敢說非黨國中人?

「向歷史自首」,多麼莊嚴,儼然「向神父告解」般:余光中連歷史也可撒謊、告解也可撒謊,這樣的「白玉苦瓜」,砸了算了。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余光中與台灣現代美術二三事(廖新田)

余光中與台灣現代美術二三事(廖新田)
2017/12/18   蘋果日報

文壇大師余光中殞落,許多人紛紛從文學的角度紀念,讓我們這群過去曾沉醉於新詩與民歌運動的世代再次回味與懷念;而之後的世代,也因此多少能理解失去余光中身影的那種強烈失落感,其實非關政治。
余光中跟視覺藝術有著不解之緣。他於1957年所翻譯的《梵谷傳》(原文為Lust for Life,生命的渴望)是我們耳熟能詳且影響深遠的譯作。雖然後來有論者認為譯法有過度偏離原文的狀況,但毫無疑問,他的生花妙筆為華人讀者們開啟了一大扇西方藝術傳記之窗。雕塑家楊平猷就是在當時閱讀《梵谷傳》之後決定就讀台北師範藝術科及藝專。何懷碩甚至把礦工畫家洪瑞麟和梵谷傳中所見證礦工的悲苦相比擬:每天都得準備死,最希望不是死在礦坑裡,而是在自家的床上。
1959年,余光中獲得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但回國後在師大英語系服務,不是藝術系,卻對師大的劉國松等人所成立的現代抽象繪畫團體「五月畫會」(1957年成立)有從旁促成的功勞。1961年,徐復觀以「現代藝術的歸趨」一文抨擊現代藝術的反理性與破壞性摧毀自然主義,並為共產黨開路。余光中挺身為這群年輕藝術健將辯護,其中「樸素的五月」一文如今是台灣美術史的關鍵文獻(至於余向警總密告徐一案及其他紛爭則是另一回事,不在此論)。他認為「抽象畫是現代藝術之中最玄妙也是最冒險的一種形式」,成員是「無鞍騎士」──沒有束縛而可盡情揮灑的自由創作者。1966年,劉國松為美國國際電話電訊公司創作太空景象,余光中評為「虛與實,遠與近,空靈與博大,凝定與渾茫之間的交錯」,是「中國玄學用以象徵生命起源的形相」。

品味偏向高雅詩意
余光中在1973年說:「今日台灣的觀眾普遍接受抽象畫」,其實是他和台灣的現代藝術青年協力的成就。但是,很奇怪的,他並不看好後起之秀普普藝術,認為是既庸俗又刻板、既乏內在靈視又無外在技巧,「簡直淪為自欺欺人的國王的新衣。」可見他在藝術上的品味判斷上偏向高雅詩意表現,和東方氣韻有形式上的親近性有關,來自文化的自覺,更精確地說,是他所謂的「迎中國文藝復興」。
余光中對70年代鄉土美術運動時期的席德進也大加讚賞。他說這位有著典型四川性格的畫家開風氣之先,鼓勵中國畫家打破傳統走向現代化。1981年在席德進的追思會上,他以一首詩《寄給畫家》來紀念席,第一、三段分別是:「他們告訴我,今年夏天╱你或有遠遊的計劃╱去看梵谷或者徐悲鴻╱帶著畫架和一頭灰髮╱和豪笑的四川官話……只有南部的水田你帶不走╱那些土廟,那些水牛╱而一到夏天的黃昏╱總有一隻,兩隻白鷺╱彷彿從你的水墨畫圖╱記起了什麼似的,飛起。」在精煉平實的文字間,彷彿看到席在畫中鄉土的純樸情景及余的藝術軌跡。
余光中不但是台灣現代文學的大師,也是台灣現代美術的幕後推手,他將會是台灣美術史記憶的一部分。


專訪《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易思安

專訪《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易思安

華盛頓
中共武統臺灣的威脅不斷升高,解放軍軍機繞台成為常態,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簽署2018國防授權法(NDAA),美台之間未來可望加強軍事交流,其中包括軍艦互訪以及邀請臺灣參加聯合軍演,引發北京強烈不滿。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警告,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統臺灣之時!” 並揚言啟動《反分裂國家法》。另一方面,臺灣立法院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以及《公投法修正案》,大幅降低公投門檻,使得台獨公投議題再次浮上檯面,引起北京的撻伐與華盛頓的擔憂。北京是否已經做好武力攻台的準備?美國又是否真的不惜與中國一戰出兵協防臺灣?華盛頓智庫2049專案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的《中共攻台大解密》一書,近來受到美中台三地矚目,本期《海峽論談》特別為您專訪《中共攻台大解密》的作者易思安先生,詳細剖析中共解放軍的攻台計畫。

問:解放軍實施攻台計畫需動員多少部隊?

易思安:解放軍攻台需要動員非常大規模的部隊。他們的作戰計畫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封鎖跟轟炸。封鎖是解放軍要得到所謂的資訊權、空權、海權。他們要先癱瘓臺灣的通訊系統,比如電廠、網路、收音機。所以他們會用他們的網路兵攻擊臺灣,用他們的電子兵干擾臺灣的通訊系統,還有他們的空軍、海軍打臺灣的空軍跟海軍。封鎖好之後,他們要開始轟炸。他們要轟炸很多目標才有條件走到第二個階段。第二個階段:兩栖登陸。這是一個很難做的事情,他們要投射很多的兵員到臺灣的海岸。除了陸軍以外,還要投射海軍陸戰隊到海岸去,還有空軍傘兵。他們要佔領臺灣的海灘、港口、機場。這是很複雜的,很難做得到。他們要投射很快、投入很多人力、戰力。第三個階段:在島上作戰。也就是說,如果他們真的能佔領臺灣的港口、機場、海灘,他們會在那個區域增加他們的軍事能力。會有越來越多的戰車、火炮、火箭發射系統到那邊去。最後,他們覺得他們的部隊夠強的時候,他們會進入臺灣,攻擊臺北和其他主要的城市。最後,他們還要清理臺灣。

問:解放軍可能從哪登陸?轟炸目標包括哪些?

易思安:臺灣有14個可以登陸的海灘。最有可能被攻擊的應該是桃園海灘。就是從臺北到桃園機場那邊。因為這邊有海灘,有機場,還有港口。地理位置也蠻適合解放軍的作戰計畫。當然,臺灣的情報也很好,他們也很清楚。所以那邊的防衛也很多,也準備好。尤其是臺灣的陸戰隊的部隊、陸軍、特種部隊,都在那邊等。因為他們也很清楚,這是一個很有威脅的可能戰場。

問:解放軍如果攻台,臺灣能撐多久?

易思安:當然,最多是永遠。如果在一個很壞的情況下,我相信臺灣也能撐很久。因為臺灣的領導人很有決心,我個人認為臺灣的軍人也很有決心。雖然沒有人會知道被攻擊的時候民眾會是什麼反應,可是如果我們看歷史,通常一個民主國家被攻擊之後,它的老百姓會像二戰時的英國人,變得很有決心的。所以,我個人比較樂觀。我相信,萬一中國真的侵略臺灣的話,臺灣人能撐很久。我覺得臺灣人很耐打。因為臺灣每年都被平均六個颱風侵襲,又有很多地震,還有臺灣人在國際社會上經常被侮辱。臺灣是一個國家,可是其他國家不承認。這是一種侮辱。所以我覺得臺灣人是很能忍耐、很厲害的。

問:美國會提前多久知道解放軍準備啟動攻台計畫,是否會儘快出兵協防臺灣?

易思安:依據我的研究,美國的情報能力很強。臺灣自己的情報能力也很強,日本的也很強,他們都會互相分享他們得到的消息。所以大概被侵略90天之前大概會有感覺有可能發生這種事,可是他們不會確定。他們大概30天前才有辦法確定中國要侵略臺灣,他們會看的很清楚,所以會有這種戰略性的預警。美國的反映到底會怎樣?沒有人有把握,這要看美國總統那個時候他的幕僚顧問是誰,他自己的決心怎樣,美國的航空母艦和潛艦在哪裡。因為要投入我們的戰力是需要時間的,所以要看情況而定。

問:美國國會通過出兵協防臺灣和白宮同意派兵的決策過程需要多久?

易思安:這也很難講,可能很快,可能在一兩天之內,也有可能在一兩個禮拜到三個禮拜。可是因為我們的戰略預警能力很強,所以他們在30天之前可以慢慢地準備,可以派出潛艦在那邊等,可以派出很多的戰鬥機去日本那邊部署。所以美國總統一發出命令,就可以馬上出發了。

問:美國是否真的不惜與中國一戰出兵協防臺灣?

易思安:其實我在做這個研究的時候,把我嚇一跳的是中國自己內部的檔說的,和跟他們宣傳所說的完全不一樣。他們的宣傳是說如果決定打臺灣的話,在兩到三天之內可以打下臺灣,臺灣是很弱的,這是他們的口徑。說實話,解放軍自己研究過,他們組織了很多軍演,他們自己覺得還沒有準備好。他們看了中華民國的國軍,他們還蠻佩服的。比較起來(中華民國國軍)訓練很好,因為有美國的協助。他們(國軍)的武器、裝備、都比我們(解放軍)的好,所以如果我們(解放軍)要打他們的話,我們(解放軍)需要自己有準備好。關於美國這邊的聲音,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所以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有些美國人被中國影響到,因為中國的心理戰和媒體戰都很厲害的,我們的大學和智庫,甚至於我們的政府裡面都有很多人會聽北京的話,受了他們的影響。所以這些人當然不支持協助臺灣。不過依據我的瞭解,美國政府、國防部和美國的軍隊都很有決心。因為這不是一個灰色地帶,當中國侵略民主臺灣的時候,這是一個黑白的問題,當中國在侵略一個和平民主的國家的時候,我相信美國一定會出兵來協防臺灣。

問:解放軍如何對臺灣進行“斬首戰”?

易思安:中共自己檔裡講,他們侵略臺灣的時候,希望可以暗殺臺灣的總統和其他的領導人員,比如立法院領導、國防部部長和其他的將軍。因為如果臺灣沒有“頭”,不管“身體”強不強,就會有很大的問題。所以他們會瞄準臺灣的“頭”,包括臺灣總統,他們自己內部的檔都討論到了利用特種部隊暗殺,或者用飛彈攻擊。可是前提是,他(解放軍)要找得到。因為臺灣自己的情報能力很強,而且也有所謂的“反斬首”能力。臺灣的特種部隊也研究過這個問題,所以臺灣的總統被保護的很好。所以我相信,雖然解放軍有類似的計畫,但是萬一真的要用的到的話,可能應該不會成功。

問:解放軍佔領臺灣後的清理與統治?

易思安:解放軍陸軍中給軍官看的課本手冊上討論到當陸軍統治臺灣之後,在佔領臺灣之後,他們的目標和任務是清理臺灣的政府,要控制台灣的媒體,控制比較有戰略性的建築物,比如車站、機場和港口等地,他們要實施所謂的維穩行動。他們相信臺灣的老百姓會反抗,所以他們比較悲觀,可能是他們在新疆、西藏和寧夏的經驗和心得。他們發現要壓迫不歡迎的人民很難。他們也可以借鑒美國在伊拉克的經驗,美國在阿富汗的經驗,美國在越南的經驗,蘇聯在阿富汗的經驗,這種所謂的清理維穩的行動是很難成功的。

問:解放軍攻台將以悲劇收場?

易思安:有很多可能的結果,至少有四個。第一個是“你活我死”;第二個是“我活你死”;第三個是“我們兩個都活了”;而第四個是“我們兩個都死了”。也就是說,解放軍有可能佔領了臺灣。第二個是解放軍可能被國軍打敗,共產黨垮臺。第三個是兩個都沒有成功,所以有僵局的問題。第四個是臺灣政府有問題,被打得很厲害,可是中國政府也被打得很厲害,被打得很糟糕的,共產黨也可能垮臺,所以兩方都死了。結果來看至少有這四種結果,所以這是個很危險很悲劇的情況。不管如何看待這個可能發生的戰爭,都是一個悲劇。

問:解放軍攻台將導致共產黨垮臺?

易思安:習近平所謂的“中國夢”可能會變成其他國家的“噩夢”,當然,他所謂的“中國夢”也有可能變成中國自己的“噩夢”,如果解放軍真的攻台的話。


至於解放軍軍機頻繁繞台是否可能在台海上空擦槍走火?習近平想要統一臺灣還有哪些非軍事手段可以使用? 買臺灣是否比打臺灣容易? “藍金黃”策略對臺灣的威脅多大?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如何影響解放軍攻台戰略? 川普總統簽署2018國防授權法,美國是否真的會派航空母艦到臺灣? 臺灣如何反制解放軍的攻台計畫? 美中台三方又可以採取什麼策略或步驟來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大選前…余光中寫詩讚周美青「百年難見」 文壇:御用詩人

大選前…余光中寫詩讚周美青「百年難見」 文壇:御用詩人






▲詩人余光中。(圖/CFP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ET Today

詩人余光中過世,文壇除了哀悼之外,也因為余光中明顯的政治立場以及政治行為,引起本土派的批評。像他曾經密告鄉土作家傾共、為馬英九辯護「bumbler」的意思,還在總統大選前夕寫了一首讚頌周美青的〈某夫人畫像〉,內容「明貶暗褒」,充滿奉承意味,被當時文壇炮轟根本是「御用詩人」。

20111212日,余光中在聯合報副刊上登了一首〈某夫人畫像〉,讚揚周美青的質樸、不奢華、關懷弱勢,還「透明得藏不了八卦/卻又閉塞得沒有後門」,連「時裝界,美容界,狗仔隊/真掃興,都不知何處下手」;在不能關說的情況下,詩中也提到「太不近人情」,但看似貶低的敘述,其實是讚揚。

詩中提到,「最俏,最夯,最酷的時尚/也追不上她矯捷的健步」,下段馬上接著「反潮流一般急於追趕的/是最慢最苦最土的貧童」,其中用分別3個「最」字代表奢華、與周美青質樸的對比;下面更提到「她投身其中的窮鄉僻壤/荒瘠得種不出選票,鈔票」、「百年難一見,你真的,我問你/要把她換一位夠濶的夫人?」來彰顯第一夫人呈現的好形象。

但余光中長期以來推行的「文化中國」價值、與政治力又多有接觸與代言,這首詩又寫於2012年總統大選前、又是刊登在聯合報副刊,馬上引起爭議;除了讚揚特定人物之外,其中「不用英文,用法文,義大利文」的段落,也讓人質疑在諷刺另組候選人「蔡英文、蘇嘉全」,文壇上忍不住諷刺這根本是「御用文人」的等級,當然為自己支持的政治人物寫詩沒什麼不對,但在選舉前就有一種拍馬屁的嫌疑。

另外,文壇上向來有種「文學不為政治力服務」的精神,雖然政治作家還是不少,但做得太過火還是會有爭議。余光中在1977年、同樣是聯合報副刊,曾刊載一篇〈狼來了〉,暗指當時的鄉土文學作家「親共」;那段時期,包含唐文標、陳映真、王拓等人,都被指控有左派、共產思想,害對方被調查、失去發表作品機會,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文壇直批「根本是想要他們死!」

在這種背景之下,2011年又出現這樣一首歌功頌德的詩作,文壇難免對余光中的立場、寫作動機有所懷疑,2012年發生《經濟學人》以「bumbler(笨手笨腳的人,決定常常是錯誤的人)」形容前總統馬英九,他也以翻譯大老的身分批評媒體翻譯錯誤,認為「bumbler」是「拙」,踏實不輕舉妄動、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詩人鄭炯明直批「這是詩人的墮落」、宅神朱學恆也諷刺「簡直是弄臣」。

▲詩人余光中。(圖/CFP

2015年,年輕詩人宋尚緯發表〈某先人畫像〉,詩中提到「我們對夫人沒有敵意/但也沒有敬意/畢竟要種出選票與鈔票的/是那位一直發人傳票的丈夫」、「而你的鄉愁終究/終究變成鄉間的仇恨了」,諷刺余光中大中華式的思考,也在文壇引起新生代與前輩們的爭論,但多年來,文壇雖然心照不宣,卻也沒再互相攻擊彼此的觀點,余光中目前已過世,也象徵一個時代的消逝吧。

〈某夫人畫像〉

歐洲風精品店的大帝國
佔領了全世界的機場
LVGucciFendiBulgary
不用英文,用法文,意大利文
都無力叫她回頭一顧
最俏,最夯,最酷的時尚
也追不上她矯捷的健步
而她急於擺脫掉隨扈
反潮流一般急於追趕的
是最慢最苦最土的貧童
那些弱勢弱智化外的孩子
把他們擁抱熊抱在懷中
她投身其中的窮鄉僻壤
荒脊得種不出選票,鈔票
她排隊總愛排在隊尾
入座常常不坐在前排
她的奢侈是體育和文化
一球精準地投入雲門
眈眈的鏡頭再尖,再快
也捉不到半粒克拉的首飾
對名車,遊艇,盛宴或豪宅
慚愧,她真是無趣又無知
她眼裡似乎無貴又無富
這未免太過不近人情
你要去找她說情喬事嗎
我勸你別費事了, 聽說
她家透明得藏不了八卦
卻又閉塞得沒有後門
時裝界,美容界,狗仔隊
真掃興,都不知何處下手
百年難一見,你真的,我問你

要把她換一位夠濶的夫人?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以「戰略耐性」因應「戰略躁動」

社論》以「戰略耐性」因應「戰略躁動」 自由時報

「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在川普接聽「台灣總統」電話,從而引起北京的不斷測試,似乎有從模糊走向清晰的跡象。中國軍機軍艦「繞島巡航」,而後有中國駐美公使發表武統論調,官媒還接著加碼:美國軍艦進入台灣港口,解放軍海空軍會一舉消滅台灣的賣國當局!目前,美國對「繞島巡航」似乎還在冷眼旁觀。AIT主席莫健在台灣表示,美國軍艦靠台一事還沒成為正式法律,若此事成真,中共不知該如何是好,才會有如此對美國國會施壓。

比莫健講得更具體的是薛瑞福,他出席參院軍委會的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提名聽證時指出,他支持美台軍艦互訪,也認為這樣的訪問完全符合美國的一中政策。言下之意,台美的準軍事同盟與一中政策是兩回事。軍售台灣,軍艦互訪,承不承認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問可知。很明顯,美國的一中政策,延續了一九七一年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只確認中國代表權在北京政府,未在台灣主權對中國有所承諾。北京對此應該也是心知肚明,所以想透過種種武統放話及軍事冒險行動,來迫使美國的一中向中國的一中趨近。不過,在自由印太的戰略思維下,這樣的中國夢越來越不切實際了。

川普延續歷任政府的立場,以中美三個公報與台灣關係法來「拆裝」美國的一中。由於北京近年的「戰略躁動」,美國的一中,中國的一中,逐漸浮現一條越來越清晰的分界。美國的一中,係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其中只有一個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一九七九以前,美國承認是中華民國;一九七九以後,美國改而承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至於台灣的主權,無關乎中國代表權的歸屬。此所以,中美建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同時制訂了台灣關係法,創下以國內法重新定義台美關係的特例。該法的協防對象是台灣,假想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公使在川普簽署「二○一八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前夕的動作,當非無的放矢。中國外交部之重申和平統一,也不是駁斥這位公使。相反地,比較像是兩面手法的操作,一方面嚇阻川普將國會的決議付諸行動,一方面繼續以和平統戰和「繞島巡航」弱化台灣的抵抗意志。就此而言,台灣應該從中國公使的狂妄蠻橫看透,和統根本是虛情假意,絕不放棄武統才是內心話。而美國,必須以深化台美軍事關係,隨時嚇阻中國的軍事冒險主義,一如我國總統首次直選的台海危機。可以說,自由印太的可能發展,台灣這個夥伴的安全將成一個試金石。

中美關係正常化過程,其戰略平衡調整,包括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穩住第一島鏈之錨,這是以行動詮釋美國如何「認知」北京對台灣主權的片面之詞。老實說,即使反對台灣(與中國)片面改變現狀,美國對台灣仍有別的定位區間,或許這是中國威脅日益升高,台灣可以務實摸索且跟美國尋求交集的定位區間。但我們也一定要先有這樣的認知,台灣要尋找滿意的自我定義,須先本身擁有足夠的實力,從國防到經濟、從人口到創新產業等硬實力,都必須莊敬自強。否則,一如另一個中國官員撂的狠話:誰理你啊!

對於中國頻頻挑釁,莫健肯定台灣的反應克制、恰當。莫健此話點出,台灣表現出應有的「戰略耐性」,那是目前地緣政治的較佳角色扮演。事實上,台灣避免落入中國衝突邊緣策略的圈套,符合台灣與區域的共同利益。但只要地緣政治板塊移動,尤其是中國的軍事冒進主義危及區域和平與安全,台灣的角色扮演會有什麼變化,那就是北京「繞島」、「穿島」必須考慮的風險。或許,台灣與國際都要有的劇本準備之一,竟是「台灣獨立被動式」!於是,以「戰略耐性」因應「戰略躁動」,在「維持現狀」中做好萬全準備,或許是台灣審時度勢的務實選擇。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美國務院回應李克新武統臺灣言論 籲兩岸對話

美國務院回應李克新武統臺灣言論 籲兩岸對話

針對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上周在華盛頓發表有關武統臺灣講話,美國國務院星期一說,美國鼓勵台海兩岸展開建設性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

國務院發言人在回復美國之音的電郵中說,“美國對台海地區的和平穩定有深遠的利益,我們鼓勵北京與臺北當局進行建設性對話,尋求通過台海兩岸人民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和平解決分歧。”

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上星期五在大使館一場有關中共19大及川普總統訪問中國的說明會上,針對美國國會通過的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NDAA)中,關於美國軍艦停靠臺灣港口的涉台條文表示,這將啟動中國2005年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他說,“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我人民解放軍統一臺灣之時。”


李克新: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聯合報網路視頻截圖)

李克新有關“武力統一臺灣”的講話不僅立即引起臺灣輿論譁然,臺灣外交部、陸委會及總統府相繼作出回應,批評李克新的說法無助於台海兩岸良性互動,臺灣政府“絕對不會因此妥協屈服”,在華盛頓也引起學界熱議。

美國企業研究所亞洲研究主任卜大年(Daniel Blumenthal)星期一在推特上發文說,“擺在眼前的事實很明顯,那就是中國駐美大使寫了一封威脅信給國會議員;中國‘外交官’也作出公開威脅,要國會撤除國防授權法中有關(軍艦)停靠臺灣港口的文字。一場政治影響行動已經產生作用了。”

卜大年在前一天即發推說,臺灣的地理戰略重要性隨著東南亞成為美中競爭主要場域而與日俱增,它應該成為美國“第一島鏈戰略”的一個部分,而我們卻在這裡辯論港口訪問的問題,這正是中共想要的。

他說,中共認為臺灣的“事實獨立存在”(existence of de facto independent)就具有挑釁性,認為蔡英文當選總統具有挑釁性,這是為什麼他們每一天都打壓她。

全球臺灣研究所執行主任蕭良其(Russell Hsiao)星期天也發推說,一次又一次,北京展現出來的是它對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的承諾並不可靠。他說,為一個完全符合美國現行政策的法案而威脅要侵略臺灣,“是一種對意圖脅迫與主導美國政策不成比例的過度反應。”

蕭良其也在回應卜大年的推文中說,重要的是美國是否認為軍艦停靠臺灣具有“挑釁性”,而不是由北京任意畫紅線。

卜大年的推文也引來華盛頓一些關注台海情勢的智庫學者回應。

前美國國防部亞太事務副助理部長、目前是威爾遜中心亞洲專案主任的鄧志強(Abraham Denmark)說,只有當中國自己認定它受到挑釁,一艘軍艦停靠臺灣港口才算是具有挑釁性。重要的是什麼才是對美國和臺灣最好的做法,而不是任何人認為是否“挑釁”。

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會長韓儒伯則說,中國宣稱美國軍艦停靠臺灣港口就會引發戰爭的說法“完全沒有可信度”,他們指望的是以這種方式讓美國“自我審查”,停止對臺灣的支持。

針對李克新關於武統臺灣的講話是否代表中國政府的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星期一在北京的例行記者會上對於這個提問答覆說,中國政府持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陸慷強調,中國“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他還重申,中國堅決反對美台有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

李克新武統說 中國很麻煩

李克新武統說 中國很麻煩
2017-12-11 06:00  自由時報

施雅軒
對於美國國會「二○一八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評估美台軍艦互訪,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八日在華盛頓說明中國立場,那就是「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換言之,就是用武統台灣作為回應。其外交驚駭度破表,令人不可思議。因為武統台灣在中國媒體或是軍事人員的公開言論屢見不鮮,然而中國政府以官方之姿發表武統說,實在相當罕見,因為少有外交官員願意拿政府公信力作為賭注,這恐怕是中國政府外交危機的開始。

李克新於二○一五年四月就任,自然知道台美軍艦互訪評估是有政治脈絡可循。早在二○一六年十二月美國總統歐巴馬所簽署的「二○一七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即提及台美軍事交流;而二○一七年六月參議院軍委會完成「二○一八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審議,九月參議院通過審議,十一月眾議院軍委會提交兩院協調報告,在在針對台美軍事交流進行制度性建構。如今這位就任時被形容「是一位十分低調而溫和的」公使,橫空出世一條武統台灣的紅線,期盼能擋住台美軍事交流,恐怕來自外交的結構性誤判,不禁令人捏一把冷汗。

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位公使所劃出動武的紅線,很容易用低成本來測試,只要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派出運輸艦或是救援船來台灣高雄外海停泊即可達到目的。前些日子因應川普訪中,中國政府才花費二五三○億美金,約十二之一的外匯存底,來拉抬美中兩國關係。現今無法阻擋台美軍事互訪的評估,外交部門輕易地在華盛頓劃出武統台灣的高成本紅線,這高、低成本的不對稱,就是這場美中外交賽局驚駭的源由。

假如中國政府在近期沒有對該說法進行修正,恐怕將面對美國永無休止的低成本外交軍事測試!中國政府可別忘了,當下東北亞的朝核問題還沒結束!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