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習近平打武統論一巴掌

習近平打武統論一巴掌(王智盛)
20171024    蘋果日報

眾所矚目的中共十九大政治大戲,在歷時一周後,沒有意外也沒有驚奇地順利落幕。回顧這場政治大戲的焦點,其實還是要回到習近平在開幕當天長達3個半小時的政治報告。相較於國際社會關注這個崛起但紛擾的大國未來5年將何去何從,台灣社會更關心的是習在3萬多字談話中那不到1千字的涉台政策論述。
而習近平在一系列的基本立場宣示和對台柔性訴求後,話鋒一轉強調有能力挫敗台獨分裂圖謀和底線思維的「六個任何」,不僅在會場引起轟然掌聲,也被許多親中學者專家認為是習近平未來將展現更為強硬對台政策的重要宣示。但是,真是如此嗎?

和統為先定海神針
首先,十九大政治報告最大的亮點,其實是習近平以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取代原本傳聞甚囂塵上的「習思想」,「分兩步走」重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間表,包括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換言之,習的政治使命是以「兩個一百年」為時間節點的戰略安排,成就以全球範圍的大國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此,這次政治報告與過往的結構不同,硬是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一章,也在該章中納入對台政策,顯示習近平是在「兩個百年」強國戰略下思考台灣問題。
換言之,如果中國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外在環境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然也就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來滿足這個外在環境。

上述的論述或仍有人會質疑。事實上,在十九大召開前,中國對台鷹派與台灣部分親中人士對於習近平是否會提「武統」或處理台灣問題「時間表」確實有不少想像。但進一步分析,在十九大政治報告對台政策專段一開場,習近平就以「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短短幾句話,提到了3次「和平」、兩次「和平統一」。此等於是很明確的用「和統」回應這1年多來中國內部高漲的「武統」聲浪,壓抑中國內部動輒喊打喊殺的鷹派勢力。至此,「和統為先」作為十九大後對台政策的定海神針應可被確立。
此外,儘管習近平維持過往「基本原則在先,柔性論述居次,強硬警告擺最後」的三位一體對台論述模式,而有「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堅決反對」之論。至於許多兩岸學者專家把本次政治報告視為「強硬」,主要的論據也是來自於習近平將「六個任何」納入其中。但此卻忽略了中共在十七大、十八大政治報告中也都有「三個任何」,因此其實無須過於放大解讀。
反而值得玩味的是,在此之前,習提到了「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的三個定性,雖然這也不是習近平第一次提出(第一次是在去年「洪習會」上),但卻是過往政治報告所無。此三個定性看似強硬,但凸顯的卻是大國自信和底線思維──底線思維在於習近平告訴台灣,他的底線不是劃在「不承認九二共識」,而是劃在「反台獨」;而大國自信則展現於只要不碰觸底線,「六個任何」只是備而不用、台灣問題可以繼續放一放的耐心。這樣的自信和耐心,其實也回應了習從「兩個百年」強國戰略下思考台灣問題的基本思維。

「非惡意」對台政策
由上觀之,儘管習近平十九大政治報告對台政策部分四平八穩、了無新意,但無論「和統為先」、「自信耐心」、甚至「和平穩定外在環境」,其實字裡行間仍透露出了「非惡意」的對台政策觀點。不僅兩岸學者專家應該平心靜氣、更為客觀地來看待這樣的論述,執政的民進黨也應該掌握這種「非惡意」的契機,思考如何在「四不」的「沉默善意」基礎上,形塑雙方可能的交集與互信,方有可能踏出蔡英文總統所呼籲的「建構兩岸互動新模式」的第一步。


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