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

陳師孟首案 要查檢察官演諷扁劇


陳師孟首案 要查檢察官演諷扁劇
 2018-02-22  自由時報
〔記者林良昇、項程鎮、錢利忠/台北報導〕矢言上任後要查「恐龍司法官」的監委陳師孟昨表示,已針對二○○九司法節慶祝大會上,檢察官編導舞台劇諷刺前總統陳水扁,申請自動調查;他強調,檢察官在審判前幾天演舞台劇,蓄意影響社會輿論,嘲諷嫌疑人且未尊重其人權。

根據當時報導,二○○九年法務部與司法院合辦的司法節慶祝大會上,北檢檢察官穿起條紋衣粉墨登場,演舞台劇模仿陳水扁被聲押時,雙手上銬高舉的場景,主演的檢察官還高喊司法迫害,諷刺意味明顯;當時的北檢主任檢察官為現已退休的慶啟人。

陳師孟昨受訪表示,該舞台劇是由慶啟人導演、編劇,另由兩位年輕檢察官扮演,且在扁案開庭審判前幾天演出,是否有意影響社會輿論?影響法院對陳水扁的不公平審判?將是未來的調查重點,他已對於此案申請自動調查。

陳師孟指出,相關當事人都會進行約談,包含時任法務部長的王清峰和慶啟人等,了解背後是否有人指使,再和調查官討論,決定後續調查方向。

陳師孟強調,當時國外對此事件非常反感,前總統馬英九老師、美國紐約大學教授孔傑榮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不可思議,經濟學人雜誌也評論該事件很可恥。

陳師孟說,國外對於人權的觀念都內化了,我們的檢察官竟還表演得洋洋得意,是司法官養成教育出了大問題,檢察官不該有嘲諷嫌疑犯、受刑人的舉動,不僅在扁案,在其他案件上也沒有真正遵守兩公約裡的監獄人權,受刑人、嫌疑犯的人權都被當成耳邊風或條文。

陳師孟直言,如果連卸任總統都可以被這樣對待,一般民眾的人權更不會被這些司法官放在眼裡。

慶啟人否認主導
慶啟人昨晚受訪表示,監委要約談她、她就會去說明,當年擔任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臨時被抓公差表演節目,所以找檢察官幫忙,沒有劇本就即興演出,但表演的內容「非我主導」。參與該劇演出的檢察官張安箴則表示,劇不是她編導的;關於陳師孟的言論,她沒什麼可以回應。


蘋論:共軍非必勝 國軍非必敗


蘋論:共軍非必勝 國軍非必敗
18969出版時間:2018/02/21  蘋果日報

著名的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在刊物中透露,中國軍力的現代化速度超越許多專家的預期,如今中國已逐漸取代俄國成為華府判斷其軍力,特別是海空軍力的基準。IISS的專家說,中國現在已經達到或非常接近成為美國軍事競爭對手的關鍵點。
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專訪IISS的軍事專家指出,中國軍力的進步從超長程傳統彈道飛彈到第五代戰鬥機,都令人印象深刻;同時改造軍事指揮結構,賦予聯合指揮部的統籌權;而在火砲、防空、地面攻擊上,中國也擁有打擊範圍超過美軍所能部署的武器。這些新武器已有能力把美軍推遠到太平洋深處,專業名詞稱為「反介入和區域拒止」,在中國要打擊美國的東亞友邦時,禁止美軍的介入並拒止(嚇阻)美軍進入東海和南海的中國勢力範圍,尤其是武力統一台灣時必須打消美軍援台的動機。

台海洶湧易守難攻
共軍若欲武統台灣,根據美國學者易思安(Ian Easton)對共軍所作的研究指出,共軍將面臨多項主要的障礙:1,地點。台海波濤洶湧,易守難攻,可以登陸的地點不多,而且山脈密布,路徑複雜,將遭受隱藏於深山裡國軍的襲擊。2,時間。如何挑選進攻的時間,實在很難。登陸台灣的時間選擇受到天氣、風向、海浪、洋流、潮汐的影響。3,對台作戰要決定誰先出擊、然後是誰上陣、然後誰負責殿後,要出動哪些單位,組織作戰序列問題重重。4,如何取得有效情資,在局勢快速變化時,做出良好的進攻決策,也包括如何克服共軍在裝備、人力、後勤方面的弱點等。

美學者看好我戰力
易思安在他的《中共攻台大解密》(The Chinese Invasion ThreatTaiwans Defense and American Strategy in Asia)的書中根據共軍的教材、研究論文、軍事期刊等資料,解釋了共軍武統台灣的各個面向與情境推演。令人意外的是作者相當看好國軍的戰力,並認為共軍的勝算不高;與時下高唱共軍無敵、國軍不堪一擊的看法相反,認為國軍必敗論是中國對台心理戰的宣傳,以打擊國軍士氣與製造民心畏懼為戰前的準備,事實上國軍的準備相當完備,屆時國軍以逸待勞,將發揮極大的戰力,保衛家園以及民主的政治和社會。但願他對台灣的信心能夠實現。

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美國總統川普、耶路撒冷與台灣

美國總統川普、耶路撒冷與台灣
2018-01-28
◎譚慎格(John J. Tkacik, Jr.

乍看之下,當今聖地耶路撒冷與台灣幾乎毫無關聯。但美國總統川普上月揭示的最新耶城政策,讓我就此深思。

台灣與耶城的國際法律地位,皆以戰後和平條約的晦暗外交奧秘為本。土耳其與日本分別對喪失的主權領土「放棄一切權利、所有權與請求權」,兩案中的戰勝方亦未指派任何國家繼承其主權。耶路撒冷市的法律地位懸而未決長達一世紀之久。儘管目前的「未定」地位僅能溯及一九四七年,但一九一七年英軍自鄂圖曼土耳其人手中取得耶路撒冷迄今,其實當地始終沒有「主權」。

耶城法律地位未決 長達一世紀
耶路撒冷目前的地位未定論,源於一九二三年的《洛桑條約》,承繼鄂圖曼帝國的土耳其共和國在該條約中「對位於條約所論及之邊界以外的領土,放棄位於其上或與其相關的任何性質的一切權利與所有權…」。這些「領土」大部分由國際會議決定指派給新的統治者,但不包括耶路撒冷、加薩與約旦河西岸。一九四七年十一月,聯合國一八一號決議案認可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國家,與一個阿拉伯國家並立的法定權利。但在同一份決議案中,聯合國大會宣布耶路撒冷市為「獨立個體」(corpus separatum),是一個由聯合國管理、「獨立於」猶太國與阿拉伯國之外的特殊「個體」。唉,既然國際法如此宣告,在新的國際條約付之闕如的情況下,耶城的地位理應維持此等狀態至今。

而今,即便聯合國在前述一九四七年新穎且史無前例的「獨立個體」宣告後並無後續行動,亦不曾對耶城行使任何管理權,但聯合國仍視耶路撒冷在其主權之下,耶城的國際地位仍與台灣略有不同。

對不熟悉國際外交奧秘的一般人而言,既然「既成事實」牢不可破,七十年的時間應該足以解決耶城法律地位未定的荒謬細節問題。耶路撒冷自一九四八年起便作為以色列的首都,毋庸置疑。

美國70年外交政策 被川普打破
的確如此。向來對法律擬制(legal fictions)與外交作態缺乏耐性的川普總統,打破美國七十年來奉行的外交政策,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還下令將美國大使館遷至耶城。誠然,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利曾指出,耶城範圍甚廣,涵蓋包括聖殿山與舊城等多個管轄權重疊之地,川普也沒打算逕自確定耶城的最終地位。海利不過是提醒所有人,美國並未在任何耶路撒冷最終地位議題上選邊站,包括耶城自身的邊界。

在如此豐厚的法律歷史背景下,川普去年十二月六日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美國大使館遷往當地的歷史性決定,震驚世界。這位充滿自信、認為臣服於法律擬制無助於美國利益的美國總統,就此推翻長達七十年堅若磐石的外交政策。

川普的銳眼是否也可能投向法律地位同樣懸而未決七十年的台灣身上?一如戰敗的土耳其在一九二三年的作為,日本天皇裕仁一九四五年向盟軍投降,最終在《舊金山和約》中對台灣與澎湖「放棄一切權利、所有權與請求權」。也正如一九二三年的土耳其,日本在一九五一年亦未獲准指定將台灣主權交予何方。戰勝的盟國強權也拒絕為台灣選擇新的主權歸屬對象,表明將此事留待「日後」解決。

職是之故,美國過去七十年來視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為「未定」(undetermined)。而且,正如川普的中國政策顧問及美國國會智庫「國會研究服務處」指出的,台灣的國際地位「未定」,是美國官員迂迴稱之「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中未予張揚的一部分。

美國國會力挺川普的新耶路撒冷政策,令我想起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一九九五年前往俯瞰約旦河谷的尼波山的朝聖之旅。就在李登輝訪問約旦前數日,友台的美國聯邦眾議員藍托斯在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九日提案,「表達國會看法,(柯林頓)總統應立即表明,美國歡迎台灣總統李登輝訪問其母校康乃爾大學的私人行程」。眾院在五月二日以三九六票對零票通過該案,參議院則於五月九日以九十七票對一票表決過關。

布希、歐巴馬示好 北京並未讓步
美國國會的鼎力支持,促使當時的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在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七日向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坦言,美國大眾,尤其是美國國會,並不了解中國阻止台灣總統李登輝訪美的立場。克里斯多福還說,美方將李登輝訪美視為「過境訪問」。五月十九日,美國總統柯林頓默許李登輝造訪康大所在的紐約州綺色佳;儘管隔年爆發台海危機,柯林頓政府與台灣的往來,尤其是在安全合作領域,仍相當成功。稍後繼任的布希總統改弦易轍,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期間試圖安撫中國;歐巴馬總統則認為,必須在氣候變遷政策上爭取中國支持。當然,這兩任總統對中國示好,都沒能換得北京當局的任何讓步。

有別於諸位前總統,川普的外交風格是「交易式的」,意思是說他會討價還價;他是個「生意人」。身為不信任官僚的政治素人,川普拒絕「循慣例行事」的傳統政策;他的政策是計算成本效益,倘若某個「循慣例行事」的「政策」無利可圖、從未獲利,或是更糟糕的造成虧損,他可能就會毅然放棄,無論是攸關氣候、耶路撒冷,還是北韓的政策。

中國兩面手法 勢必激怒川普
看著七十年來的美國外交以台灣「地位未定」為中心,川普應該會問出以下這些常識性的問題:「這麼做有何好處?」、「為什麼前任美國總統要片面限縮在二十年前仍屬於『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範疇,如今卻成為禁忌的美台官方交流?」、「我們能否透過『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來提升區域安全,或從更平順、更直接的美台關係中獲致貿易利益?」、「為了這些可笑的、自我強加的台灣相關法律擬制,我們在西太平洋的地位被削弱,北京當局可曾為此補償我們?」,以及「此等法律擬制的必要性到底在哪裡?」

中國在貿易、網路、智慧財產、間諜、環境、市場搶先交易(market front running)、洗錢、走私鴉片類藥物與海上領土等方面的作為,多快就會讓川普感到深惡痛絕,進而重新檢視台海兩岸的零和遊戲,目前還言之過早。但我認為,中國這種一方面支持北韓,一方面又聲稱遵從美國制裁平壤的兩面手法,勢必很快就會激怒川普。

(作者譚慎格為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國際新聞中心張沛元譯)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金恒煒專欄〉蔡英文的「司改」比不上一個「老綠男」

〈金恒煒專欄〉蔡英文的「司改」比不上一個「老綠男」
2018-01-18 06:00 自由時報

監察委員的補提名,不過小新聞,按道理不可能成為萬方矚目的「事件」;之所以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只因為陳師孟一人而已。按提名人名單先後次序,應當是「王幼玲等十一人」,為什麼所有媒體都標誌「陳師孟等十一人」?可見陳師孟才是中心人物。

在監委提名之後、同意之前,陳師孟出版了政論集《老綠男有意見》,「老綠男」其實是符號、是象徵,代表的是綠色價值。陳師孟在立法院的資格審查中,公開表達「扁案」是政治誅殺、誓言要用監察權糾彈「追殺綠營、縱放藍營」的法官、檢察官們。「老綠男」的正義之聲,嚇壞了這一幫吃定人民的司法人員。可惜的是,蔡英文的補提名中,太少陳師孟,太多楊芳玲。

難怪同意權一過,法官協會、檢察官協會(按,好像是在群組中大秀裸女照的協會)及律師全聯會通通跳將出來,根據《聯合報》的說法是紛紛「大反彈」。為誰反彈?難不成全是「對號入座」?原來「打綠放藍」的是法界全體!最可笑的莫過於所謂的「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聯會」了,這是一個極端保守的空殼公會,去年九月,佔百分之八十七的台北律師成員早就唾而棄之,已完全不具代表性了。法、檢、律的反彈現象,只說明一事:蔡英文的「司改」不從人改起,任憑現在的法官、檢察官、法界人士等胡作非為,一定失敗。蔡英文的所謂「司改」,比不上陳師孟的一聲獅子吼,原因在此。

問題是,只有陳師孟等二、三人,果能夠平反「扁案」、導正「馬案」?當然不容易。不過在黨國司法、藍色司法媒體連番操弄下「扁貪馬廉」的鑠金之弊,陳師孟在立院悍然拆穿,自有破冰的意義,更何況同一天,李前總統與陳前總統握手言歡,頗有魯迅詩:「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之勢,從而為陳師孟晚年志業的突破,提供大利多的大環境。

陳師孟等人能不能使馬友友佔多數的監院改變成轉型正義的機制?難;能不能除去司法人員之穢?難。不過,監委的調查權,及於「各機關、部隊、公私團體」,有權「調查檔案閱籍及其他有關文件」,且各關係人員「不得拒絕」外,並無權拒絕「詢答」。(見「監察法」)有調查權,就能除弊。

即使司法體系鐵板一塊,要糾、要彈都很難成案,即使成案還要通過同樣藍通通的公懲會這一關。不過,監委有調查權,可以調閱法院、檢察署所有檔案,所以「換法官」啦、「教唆證人」啦、「非法取供」啦、違反「無罪推論」啦(如特偵組一字排開)、違反罪刑法定原則啦(如實質影響力)、在總統府內召集司法高層下指導棋…等等,都無所逃於天地間;更何況還可以約談卸任總統、法務部長、司法院長、法院院長、檢察署長…等,至少可以讓見不得光的齷齪、骯髒等事實,終能攤在陽光下。

為什麼黨國、黨國司法體系如此怕陳師孟?原因就那麼簡單。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沈清楷:台灣要獨立建國 人民要找回自己的力量

沈清楷:台灣要獨立建國 人民要找回自己的力量
李秉芳/台北報導 2018-01-06 20:40 民報

台灣憲法學會今(6)日舉辦「台灣地位與台灣獨立建國」研討會,邀請多名學者針對台灣如何建立新國家提出策略與建議,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副主席、輔大教授沈清楷直言,過去台灣社會常常都會指望執政黨,結果發現做不到期待,就感到很失望,就像現在很多人對總統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說法感到失望,人民應該找回自己的力量,自我集結,保護台灣成為一個獨立和永續發展的國家。

沈清楷表示,蔡英文總統說要「維持現狀」恐怕讓很多人都很失望,這是一種「創造性模糊」的方式,維持現狀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包括維持現狀往統一走,維持亞太地區和平的現狀以及維持現狀並往獨立建國走,這些都可以稱之為「維持現狀」,然而大家沒有注意到的是,這個現狀是充滿危機的。

沈清楷進一步說明,他認為中國佈局很久了,明顯的是中共軍機在外面繞,而台灣青年面臨的低薪 、失業率高的困境,讓很多年輕人才都很多都被挖到中國去工作,全中國現在有超過四十個個「青創基地」,把台灣人才都挖走了,以及很多中高階的教授,因為現在博士畢業在台灣也找不到工作,也都跑去中國了,中國也滲透到不同企業裡面,沈清楷說,現狀是不可能維持的,現狀一直走向崩壞、沒有未來,也使得年輕世代對民進黨政權越來越失望,這失望再進一步被操作成「兩黨一樣爛」。

沈清楷也批評台灣的立委選舉是單一選區兩票制,是一個贏者全拿的制度,變大者恆大,兩黨輪來輪去還是只有兩個黨,對小黨稱存不利,過去都指望執政黨,當他們達不到期待,人民就很失望,沈清楷說,人民應該要重拾能力,自我集結保護台灣,因為台灣不是民進黨的事情,是人民自己的事情,台灣的永續發展和建國是大家的期待。

台灣憲法學會理事長許慶雄教授表示,台灣維持「中華民國」的現狀,而且繼續沿用中華民國的憲法,其實就是承認一個中國,因為現在的中華民國憲法就是承認「一個中國」,而且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最嚴重的事情,也是台灣人民無可迴避的問題。許慶雄認為,台灣要建立新國家,需要制定屬於台灣的憲法,廢棄中華民國憲法,並且宣佈獨立、申請加入聯合國,台灣人民建立國家的意志是核心中的核心。


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政大教授林佳和則表示,要具體達到台灣獨立建國有幾個切入點,包括在很多政府組織安排上應該要慢慢調整,例如「台灣省」這樣的字眼是否還要繼續存在,另外像是李明哲事件、詐騙集團從肯亞被送回中國審判等事件,政府的處理都不是很好,反而加深其他國家對於台灣自我成認為中國一部分的認知,最後則是憲法教育的重要性,現在台灣的在法理和事實上的國家狀態不相符,要讓更多人認識到這一點。

《華郵》:中攻台失敗率極高

《華郵》:中攻台失敗率極高
「兩岸若開戰 重創中國地位」
21862出版時間:2018/01/07   蘋果日報

【蔡文英、陳培煌╱綜合報導】蔡英文政府上台後,中國加強對台文攻武嚇,不時拋出武統台灣之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更訓令解放軍要強化練兵備戰。美國《華盛頓郵報》前北京分社社長潘文前天引述美國學者分析指,中國武取台灣的失敗率極高,也會傷害中國的經濟和其在亞洲的地位。我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昨表示,國軍會做戰備整備工作,不讓敵人越雷池一步。

潘文(John Pomfret)發表在《華郵》的文章稱,以往多數分析認為,隨著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稱霸亞洲,台灣將無法維持獨立的民主體制,但近年越來越多美國分析家和官員質疑,中國崛起是否真的無止境?中國真能併吞台灣?他引述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研究員羅伊(Denny Roy)、波士頓塔夫斯大學政治系教授貝克利(Michael Beckley)的文章說明此趨勢,兩學者也質疑中國以武力犯台的能力及意願。

「統戰政策失敗」
這兩名學者認為中國對台的統戰政策失敗。即使有開放陸客來台的利多,但以大量飛彈對準台灣、逮捕NGO工作者李明哲等作法,讓反統一的聲浪更大。羅伊認為,如果中方用經濟力壓制台灣,台灣會很痛苦,但中方也將遭後座力殺傷且造成台灣人更大怨恨。
兩名學者懷疑,一旦兩岸開戰中方真能打贏。羅伊指武攻台灣會傷害中國經濟和其在亞洲的地位,引發中國可能侵略鄰國的疑慮。縱使拿下台灣,也將面對台灣人持續的反抗。

美盼台多買武器
貝克利則指,無論中國用封鎖、入侵或戰略轟炸皆不太可能成功。200年來的戰爭,沒有國家因被封鎖而交出主權的例子,二戰期間美國切斷日本97%進口品,最後仍得靠兩枚原子彈才結束戰爭。採戰略轟炸的14場戰爭也皆未因此產生決定性結果。
貝克利推估,一旦中國攻台,解放軍首日只能派2.6萬名軍力登陸台灣,之後每天出動1.5萬人,他們要能熬過8小時跨越台灣海峽的航程。且台灣有先進的預警系統、地雷及反艦飛彈,還有快速移動15萬兵力的能力,且台灣海峽僅10%適合進行兩棲登陸攻擊。貝克利另引述研究指,只要美國派出8艘潛艦,就能瓦解共軍約4成的兩棲部隊軍力,但「可能失去1艘潛艦」。
潘文指,蔡英文總統去年表明要增加軍費到GDP(國內生產毛額)的3%,但潘文稱川普政府官員向他透露,美方希望台灣的國防支出能盡速增加1倍。

陸增強登陸實力

「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施孝瑋說,中共解放軍現階段的確缺乏攻下台灣所需的兩棲登陸能力,但解放軍正在積極擴張登陸實力,「未來像是10年後,解放軍不見得仍然沒有這項能力」。在攻台意願上,施認為《華郵》文章未考慮到中共的歷史看法與意識形態,「中共是會不計一切代價想要打下台灣」,他以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為例,指出國際社會雖不認可用武力解決領土問題,但面對俄國這種核武強權,國際也沒有能力阻擋強權發動戰爭。

台海定時炸彈

台海定時炸彈
 2018-01-07 自由時報
◎易思安

在正常情況下,台灣此刻正要全力發揚其國力。經過多年辛苦耕耘,台灣現在擁有世界數一數二的優秀人才、科技基礎以及治理體系,這個民主島國準備好在二十一世紀繁榮昌盛。但是,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的台灣,生活在遭敵人入侵的威脅陰影下;若由中國共產黨主宰,台灣的民主將毀於一旦,高度完善的社會就此抹滅,這些都不是正常的情況。

北京軍事活動侵門踏戶
中國官員很喜歡羅列一些對台灣動武的假設條件,若其激烈言論可信,那麼中國正渴望兩岸一戰,將抓住任何藉口破壞和平。中國也以行動證明他們並非空口白話。過去二十年來,北京投入龐大國家財力、人力和時間,打造一支為武力犯台量身訂做的軍隊。

如果你以為中國並未嚴肅看待攻台行動,就是沒注意到一些警訊,以及美國和中華民國兩國國防部定期發表的報告。中國有動武意圖的跡象之一,是解放軍提高轟炸機、偵察機繞飛台灣的頻率,中國和台灣飛行員的空中遭遇愈加緊張;中國軍艦也愈來愈常繞行台灣,蒐集情資、探察弱點。北京侵門踏戶的軍事活動,還包括發動大規模網路攻擊、蒐集電子訊號和人員資料,以及經濟戰和心理戰。綜合觀之,這些近期活動代表對區域安全的威脅。

印太和平穩定正在消逝
台灣總統蔡英文始終溫和穩健、進退有度。台北方面從未「激怒」北京採取這些行動,反而是中國的獨裁領導人習近平選擇以不顧國際行為責任的態度行事。

中國強硬言論、擴軍和擴張主義的動作對未來局勢有何影響,令人憂心,必須好好思考。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和平穩定正在消逝,習近平帶領他的國家走上與美國、台灣以及其他印度—太平洋民主國家對撞的道路。

那麼該如何避免一戰?如何處理中國啟動的這枚定時炸彈?

台灣政府官員常說,倘若中國來犯,將予以迎頭痛擊。這種說法毫無嚇阻價值。在中國持續升高恐嚇之際,台灣必須讓外界知道,任何入侵者將面對自由人民的怒火,不僅是遍體鱗傷,而是徹底毀滅。

我們無從得知現代國對國戰爭的真實狀況。所幸,台灣和中國從未透過戰爭測試他們擁有的先進武器。即便是有豐富非正規作戰經驗的美國,對於發動高強度戰爭也十分陌生。保持這樣的態勢很重要,台灣海峽若爆發一場大戰,勢必曠日廢時且傷亡慘重,付出的人命代價太大,後果悲慘。

要讓這種一觸即發的情勢維持穩定,有賴於清晰謀略和大膽行動並濟。蔡英文總統以意志堅定、強韌,在壓力下亦能沉著冷靜著稱;美國總統川普是強勢、急躁易怒的民族主義者,行事衝動、難以捉摸。就嚇阻而言,這兩位領導人都有寶貴的人格特質。

華府應售台F-35等新式戰機
台北與華府若能合力,中國高層就會慌了手腳、不知所措,這正是他們應該努力的目標。中國領導階層習於理性算計,會等待牽一髮動全身的權力關係對其有利時才發動打擊。北京積極插足南海,正因習近平心知肚明,不論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或台灣總統馬英九都不想起衝突,給予北京可乘之機。

關鍵就在於蔡英文和川普展現他們跨越中國「紅線」的意願;任由習近平制定遊戲規則,無異造就一場戰略災難。先從大幅強化台美國防和安全合作著手,華府應該提供台北F-16F-35系列等新式戰鬥機;再者兩國必須在水面下作戰、飛彈防禦、網路和電子戰、先進飛彈以及無人機系統等領域合作;最後應該邀請其他民主國家加入,日本、印度和澳洲是最有實力和意願的國家。

中國軍隊尚未做好在一場全面衝突中與台灣一戰的準備,短期內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很低。我們目前所見的中國種種動作是心理戰,但恫嚇行動假以時日會逐漸惡化,爆發一場真實戰爭的危險正在升高。

為了務必讓習近平明白,引爆這枚定時炸彈對他而言並非上策,台灣和美國必須挺身捍衛他們的安全利益和價值,而且必須並肩站在一起。

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倒數計時已經開始。(作者易思安(Ian Easton)為美國智庫「2049計畫室」研究員、「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國際新聞中心編譯管淑平譯)


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美學者:「台灣不可避免被中國統一」站不住腳

美學者:「台灣不可避免被中國統一」站不住腳
許銘洲/編輯 2018-01-02 02:00  民報

《自由時報》(Liberty Times20171229日引述外電報導指出,任職於夏威夷檀香山「東西方中心」(East West Center)的高級研究員丹尼·羅伊(Denny Roy),最近發表一篇文章內容指出,雖然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以及軍事實力都在增加;但從政治、經濟、或戰略角度來看,台灣最終不免「投降北京」觀點,(恐怕)站不住腳(編註:然而,吃拿都靠台灣的中研院院士胡佛,不久之前卻發表「統一不可避免」的媚共言論。)

羅伊24日發表的這篇文章分析,台灣人民如果決心維持自己的主權獨立,中國(是否有能力)以非志願手段強迫台灣統一,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他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控下崛起的中國,更加堅持解決區域爭端企圖心;而且對中國而言,沒有比台灣主權問題,更加重大攸關。許多分析家似乎預測,台灣未來想要維持「實質獨立」現狀,似乎越來越困難。

學者羅伊的分析著眼於3個面向:其一、北京、台北與華府的決心;其二、中國以經濟影響力,形塑台灣的兩岸政策能力;其三、中國以軍事手段,逼迫台灣屈服的可能性。他在結論處指出,台灣雖面臨挑戰,但不必然悲觀。台灣人民在可見未來,仍有機會奮力一搏,成功維持「實質獨立」(編註:即現狀獨立。)

羅伊指出,197911日生效的台灣關係法,並未保證台灣在遭遇中國軍事攻擊時,美國一定會介入;卻保證會繼續提供台灣武器和訓練,以維持台灣具有自我防禦能力。美國的政策性模糊,當初主要基於掃除美中之間,發展建設性關係路障。同時1982年簽署的美中八一七公報,甚至承諾對台軍售的實量都會下降。

羅伊在文章中強調,多年以來,美國持續維持對台軍售政策,歐巴馬和川普政府都無一例外。軍售也被視為美國政府支持台灣選擇自己兩岸關係(定位)的政治象徵。一些媒體報導指出,美國將派遣海軍陸戰隊駐守新的美國在台協會辦公大樓,這將是重要發展,美國陸戰隊的進駐,將使AIT更像典型的美國大使館,而且北京對於美國在台「駐軍」一事,向來十分敏感。

他說,目前華府決策者仍有3個強大理由,(出兵)防阻中國強奪台灣。其一、當侵略性獨裁者威脅自由人民,挑動美國價值;此雖不能保證美國定會揮軍介入,但美國國內要求干預的呼聲一定很大。其二、台灣位居亞太地緣政治的重要角色,是解放軍突破第一島鏈,向外行動的天然障礙。其三、台灣(一旦)置於中國手掌之下,對美、日都是重大戰略挑戰。


羅伊最後表示,美國若在台灣被侵略時,拒絕採取防衛動作,會讓亞洲各國懷疑美國的信用度。防禦台灣是否符合美國利益?總是會依情勢而定,但只要美國繼續在亞太推動民主,有意維繫戰略領導角色,而且中國的某些行動從根本上挑戰美國,那麼美國會採取行動介入台海危機,其理據就相當堅實。

國歌形成、爭議 國史館週四說給你聽

國歌形成、爭議 國史館週四說給你聽
 2018-01-02 自由時報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蔡英文總統昨出席在府前的元旦升旗,外界關注是否完整唱出國歌的歌詞。不過,政府推動的轉型正義工程,也將進一步檢視這首「中華民國國歌」。國史館週四將邀學者蘇瑞鏘演講「從黨歌到國歌︱︱中華民國國歌的歷史形成及其爭議」,還原如何透過一紙行政命令,就從中國國民黨黨歌,變身為國歌的歷程。

現場將直播 讓更多民眾參與
國史館今年起邀請學者發表有關台灣民主化及轉型正義專題演講,首場即針對國歌爭議,邀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助理教授蘇瑞鏘進行主講,活動對象雖以教師及公務人員為主,國史館也嘗試新做法,演說情況將同步進行直播,讓更多有興趣民眾也能參與。二月份將邀請政大台史所所長李福鐘演講「兩蔣威權統治與轉型正義之路」。

對於國歌的形成,蘇瑞鏘指出,台灣現行的中華民國國歌,歌詞源自一九二四年孫文的黃埔訓詞。國民黨中常會於一九二八年十月決議以該訓詞為黨歌,一九三○年三月決議「在國歌未製定以前可以黨歌代用」,一九三七年六月決議「以現行黨歌為國歌」,國民政府當月即訓令各直轄機關,「以中國國民黨黨歌為中華民國國歌」。一九四七年四月國民黨中常會另決議「關於國歌者,在政府未頒訂新國歌以前暫仍照舊。」行憲後的國歌,也是「暫仍照舊」使用國民黨的黨歌。

蘇瑞鏘的研究另發現,即使在中國大陸的國府時期,黨歌變國歌的正當性也不足。因此一九三○年五月教育部公佈「徵集國歌歌詞辦法」,公開徵集國歌。但一九三○至一九三六年間所徵得的國歌稿件約六千首,竟無一首適合當作國歌。就在徵集無結果下,一九三七年國民黨中常會就直接選擇自己的黨歌作為國歌。


蘇瑞鏘表示,一九四五年國府統治台灣後,這首黨國歌也成了台灣這塊土地的新國歌,當時國民黨當局透過政令、教育、媒體的宣傳及懲罰機制,延續這首黨國歌。正因源自國民黨的黨歌,加上「三民主義」、「吾黨所宗」等歌詞,以及法位階等,導致此「國歌」不斷遭各方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