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外交部長專文:聯合國歧視台灣、錯誤援引2758號決議



唐詩/綜合報導 2017-09-07 08:05  民報

外交部今年「參與」聯合國的重頭戲之一:外交部長李大維署名的專文「台灣,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夥伴—真正的普遍原則(Taiwan, a valuable partner for SDGs—true universality)」陸續獲全球各媒體刊登。李大維在文中說明台灣參與SDGs各領域的貢獻與重要性,同時也明確指出聯合國拒絕台灣人民進入,歧視台灣,以及聯合國官員錯誤援引2758號決議落實了這些歧視。
內閣改組正積極進行,準行政院長賴清德將組閣,目前國防、外交二位部長馮世寬、李大維刻正出訪,賴清德昨表示,國防、外交屬總統職權,且二位首長仍在出訪,未直接提及是否有人事異動,而外界仍在揣測二人是否將留任。但隨著聯大開議日逼近,外交部及駐外館處仍未鬆懈,李大維所撰寫的專文也開始在各國際媒體刊出。
第72屆聯合國大會將在12日正式登場。知情官員上週表示,今年「參與」聯合國其中重要工作,除推出宣傳片,以及在紐約當地的活動外,將是由部長發表專文,包括我國在SDGs的貢獻與重要性,以及聯合國不應將台灣拒於門外等訴求。這篇專文是以「李大維博士,中華民國(台灣)R.O.C(Taiwan)外交部長」署名發表。
外交部發言人王佩玲6日表示,外交部各駐外館處力洽當地媒體刊登李大維專文,至今已刊登重要主流媒體包括菲律賓「馬尼拉時報」(The Manila Times)、荷蘭「外交官雜誌」(Diplomat Magazine)、捷克「捷克通訊社」(CTK)、多明尼加「立思鼎日報」(Listin Diario)、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ZIZ國家廣電公司」(ZIZ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及保加利亞「法克帝電子報」(Fakti)等。
李大維寫到,紐約是世界上最受觀光客歡迎的目的地之一。就如來自其他國家的觀光客一樣,從台灣而來的觀光客初來乍到,走訪這城市的勝景,自由之塔、時代廣場、以及全球事務運作中樞:聯合國總部。這些地標中,特別是聯合國總部─更是平等、多樣性與自由的象徵。遺憾的是,愈來愈多來自台灣的觀光客被拒之門外,聯合國原有的理想的光輝已被污損,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只是由於他們原有的國籍而被歧視。
李大維接著指出,「與人們相關的聯合國、聯合國所宣告的人權的普遍性,並不及於台灣以及台灣 2300 萬人。此一不公對待可以追溯到 1971 年,當我們的政府失去了它在這組織的代表性-以及這些干擾的幾十年,台灣遭受到挑戰和孤立的國際情勢。然而,但這項變故推動我們往前邁進,且我們從未改變過。因為我們非常強烈地深信,那些跟隨美好德性的人絕不會被獨自遺棄」。
李大維感性表示,每當他走訪全球以履行作為外交部長的職責,他「總是會為環境保護、公共衛生、醫藥、農業、教育和資訊和通信技術這些領域,台灣經驗是如何説明我們的合作夥伴發展和成長而感到讚歎」,「我們是致力於與我們的朋友和夥伴持續交流合作,並經由互利的合作以維護全球和平、安全與繁榮」。
「儘管台灣的努力贏得認同,儘管對這普遍性的需求,儘管如此再三承諾總不被人遺忘,但聯合國似乎把台灣2300萬台灣人民給拋諸腦後」。
李大維舉例說,「儘管8年來台灣以觀察員來參加,但在今年5月台灣在第70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卻遭到拒絕出席。拒絕已投資超過60億美元的國際醫療和人道主義援助工作,從1996年以來已使全世界數百萬人受益的台灣違背一般認知,且有世衛組織的行動中形成一個盲點,一個例子是在2003年SARS流行期間導致多人喪命」。
「這個不公正的對待,無論如何永遠不會阻止台灣對它的人民和國際社會履行職責」。李大維指出,作為世界第18大貿易體及第11大自由經濟體,「台灣的法律和規章符合聯合國的人權公約一致,在堅守民主價值上,台灣與任何一個國家一樣努力,且可能是最堅定地在促進平等」,「在2016年,台灣人民選出這個國家的首位女總統,也有38%的立法委員是女性。台灣也是一個活躍民間社會的家園,它的公民組織不斷向世界拓展。每當災難,從台灣非政府組織派出的救援人員適時前往當地提供援助,他們的奉獻和敬業精神,讓所有人清楚地看到」。
李大維進一步表示,台灣目前正在做「志願國家檢視報告」(Voluntary National Reviews,VNR),其中許多文檔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 SDGs)具體成果相關。在公共衛生與醫學方面,例如,近幾年台灣已與多國合作,對抗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伊波拉(Ebola)和茲卡(Zika)等傳染性疾病。台灣也一直在促進綠色經濟和綠色能源,盼在2025年達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至電力供應20%,即當前水準的5倍為目標,同時也致力在2050年達到減少碳排放至2005年水準的目標。
他也提及,持有「中華民國護照」的人,可享有免簽證旅行或其他形式的旅遊便利措施普及至165個國家與地區,「這意味台灣的遊客、商人和學者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然而,這些遊客、商人和學者總是無法踏入聯合國總部,甚至只是一步」。
李大維接著指出,「多年來,來自台灣參與原住民、勞工、環境和婦女權益的許多非政府組織代表們,被禁止出席聯合國紐約總部,以及在日內瓦萬國宮舉行的各種會議,只是因為他們都是來自台灣。類似地,如國際新聞界人士所不滿,台灣記者也不被允許採訪聯合國會議」。
李大維在專文中明確表示,「這些專門針對台灣人民的歧視措施,經由聯合國官員不當適用、誤用1971年大會的第 2758 (XXVI) 號決議而落實到位」,「但重要的是,雖然這決議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中取得席次,卻未處理的台灣及人民在這組織中的代表權,給予台灣人民的代表權要比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要少得多」。
「在此強調政治現實這很重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過去從未在台灣擁有管轄權(jurisdiction)。事實上,由聯合國總部內對台灣的這些禁令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施加更大的影響力,而不是在台灣」。
李大維也指出,《聯合國憲章》在序言中強而有力地談到它對於「重申基本人權、人類信仰的尊嚴與價值,男性和女性、大國與小國的平等權利」的使命。「當聯合國呼籲普遍執行SDGs時,台灣政府與人民強烈相信其參與(involvement)將會造福所有的人們。另一方面,台灣的缺席只會繼續削弱這一全球努力的有效性」。
李大維最後強調,台灣可以做很多以協助全世界建立一個永續的未來。「台灣人民需要國際社會支持聯合國用公平待遇來對待的意願與權利」,「最起碼別在門口就拒絕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