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蘋論:賴清德「好的開始」

蘋論:賴清德「好的開始」
20170916    蘋果日報
  
行政院長賴清德前天在首次行政院會中說,政府要以服務取向取代管制取向,最重要的態度是解決問題,而非解釋問題;政府的威信建立在「令出民意」,因此「接地氣」就成為執政成敗的關鍵。如果政府能充分反映民意,其政策與法令必可得到人民的支持;執行沒問題,政府的威信自然可以建立。

這段話看似平淡無奇,不過是民主政治ABC,但是在有數千年威權專制基因和數十年黨國獨裁體制對我們靈魂深處的浸淫與烙印,要講出這樣的論述,尤其是要真正信仰並且身體力行,其實並不容易。特別在民主退潮、威權猖獗的今日,堅持有如風中之燭的民主自由,實在需要莫大的勇氣和信念。

中國當反面教材
好在我們有個對岸的對照組,不斷強化台灣人民對民主信仰和對專制威權的認識與厭惡,有這樣的敵人還需要朋友嗎?它就是反面教材,警醒惕厲我們,比朋友還管用。

例如周子瑜道歉事件、手無寸鐵的李明哲「顛覆國家政權」案件,都一再教育台灣人民,民主(尤其是言論自由)的可貴和威權專制的恐怖以及對人性的扭曲與傷害。

然而,台灣的民主有部分還停留在理念教條階段,想法和執行不時還遺留在威權時代的餘緒裡,特別是行政部門、情治體系和司法部門,一失警惕就露出威權人格和氣息。這是我們體制的一個問題,好在已逐漸消失、改進中。另一個問題是施政效能低落,政府部門只除弊少興利,更缺主動積極的精神和創造性破壞的魄力。

藍綠積怨尋解套
賴在院會中指出,政院各部會跟立院各黨團及立委的說明、溝通、協調,非常重要,不僅可讓法案、預算順利通過,也可以在非常緊湊的時間內完成。此外,他還希望行政團隊有效控制各項計劃的執行進度和預算效能,減少財政浪費。這些表述都是正確的方向,但有點過度天真樂觀。例如不管你多麼努力和在野黨溝通,他要杯葛就杯葛,強行表決就會遭批「多數暴力」,民進黨在野時不也如此蠻幹嗎?如今冤冤相報,如何解套?

賴的軍公教加薪政策固然討好一部分的人,但地方政府預算不足,抱怨中央做好人,地方埋單,而且地方預算剛做好,如何籌措?如何修改?要求全數由中央支付。此事中央請客,地方埋單,地方怨氣很大,攸關中央、地方關係,賴內閣須誠懇慎重對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