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4日 星期六

虛構的不能當基礎

虛構的不能當基礎
 2017-11-05 ◎王景弘  自由時報

中共十九大落幕,有關所謂「兩岸」關係,蔡英文總統和習近平隔空叫價,軟話與硬話都說了,如果習近平有「大國」的自信,應該捨棄虛構,抓住蔡英文的「在既有基礎上」這幾個字,恢復正常對話,否則就民間依舊交流,官方繼續僵持。

「在既有基礎上」是一句帶有若干模糊,卻以事實作根據的外交辭令,「在既有基礎上」就不是新定條件,雙方立場不必改變,彼此都沒有損失,誰也不失面子。

二○○○年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對如何調適與中國的交流,有美國外交官私下就認為可以用「在現有基礎上」模糊處理,但陳水扁選擇用在他任期內「四不一沒有」的具體承諾。

蔡英文總統去年就職演說,首次提議用「在既有政治基礎上」,作恢復兩岸正常交流的基礎,並列舉這個「政治基礎」的四個元素;今年國慶和日前在「兩岸交流三十週年」研討會的講詞重提,但已經去掉「政治」兩個字,也沒有再陳述「既有基礎」的內涵。

「九二共識」是虛構的框架

如果說刪兩個字是一種「調整」,那是把它變得比較模糊,讓中國比較容易含糊或「自表」立場,但低調的讓正常交流逐步恢復。

北京繼續硬推「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做為恢復會商的先決條件,形同硬要台灣接受它虛構的主觀願望,蔡英文已宣示「不會在壓力下屈服」。

「九二共識」是虛構的框架,不是事實;拿虛構的東西來當「基礎」,台灣不能接受。中國心知肚明,「九二」有會談,沒有「共識」。蘇起自己更承認這是他事後杜撰,想用來套住陳水扁的民進黨政權。

做為「九二」當事人之一的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邱進益,日前也坦承「九二」並沒有「共識」,這和李登輝、辜振甫、黃昆輝、陳榮傑等重要當事人的說法一致。只有當年發言強調「沒有共識」的馬英九,竟背叛自己、背叛事實,改口唱和中國,恫嚇台灣要接受虛構的「九二共識」。

台灣不能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也是同樣道理:台灣與中國雙方互不相隸屬已經是六十八年的事實,而中國把「一個中國」做為雙方協商的先決條件,那是要把台灣先框進「同屬中國」,別無選擇的自由,也即要台灣先投降,再談其他。

國際法上台灣不屬中國

台灣在國際法上不屬於中國,否則周恩來就不必處心積慮,以「一個中國」做建交條件,如不願「承認」,只聲明「注意到」、「知道」它的立場也好。既然事實是兩國,國際法上台灣不屬中國,叫台灣先框進中國,那就剝奪了台灣的主權。

習近平的軟話說尊重台灣現有「社會制度」和台灣的「生活方式」,這根本沒有吸引力。「一國兩制」在香港破產,台灣人民已享有選擇「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自由,與中國的分歧就在要保障自由選擇的權利不消失,如果框入「一個中國」,命運便如同香港。

習近平的「反台獨」話很硬,卻缺乏大國領袖的遠見與自信。他應該重溫「毛澤東思想」:「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過去幾年,世界各地都有「獨立運動」,英國的蘇格蘭獨立,以公投未過關,和平落幕;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通過,中央政府卻不認帳;美國任由波多黎各自由公投選擇「統獨」去留,每次獨立得票最低,今年多數支持成為美國一州,自願「被統一」,美國國會卻置之不理。英、美表現的才是大國氣派!

中國應該展現大國自信

台灣地位遠優於這三種情況,法理與事實上都已獨立於中國之外。中國既自認是崛起的大國,更應該展現大國自信,效法英、美,尊重人民的自由選擇,不要干預台灣的內政、外交。美國與台灣保持人民間關係,彼此和睦;「兩岸」同樣可以在政治互不相隸屬的現狀下,以美國模式保持民間交流,和睦相處。


如果習近平還想不開,蔡英文也提及「兩個執政黨」互動的模式。中國如有大國自信與誠意,選擇「在既有基礎上」,與台灣恢復常態協商,那是「兩岸」和平互惠的上策,否則就像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所言,「兩岸」最好狀態是繼續僵持下去。(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