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學者:協助臺灣突破中國封鎖是美國利益所在

學者:協助臺灣突破中國封鎖是美國利益所在

臺灣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推出新南向政策加強與東盟及南亞國家的連結,目標在於使臺灣市場多元化、減輕對中國的過度依賴,儘管專家說,這個政策的效果已經逐漸浮現,但中國依然是新南向政策的最大干擾因素。

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與中國海國圖智研究院(Intellisia Institute)上星期針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臺灣新南向政策的競合關係舉行研討會。

全球臺灣研究所執行主任蕭良其(Russell Hsiao)說,這兩個政策屬性不同,不應放在一起討論,臺灣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主要是為了加強與區域的經濟連結、臺灣人口結構需求,以及為轉移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實施一年多來,臺灣與新南向目標國的貿易往來、遊客數量、教育文化交流方面已經可以從政府的統計中看到具體成果。

不過蕭良其也說,從過去李登輝、陳水扁一直到現在的蔡英文政府,臺灣推動南向政策都是為了要突破中國的政治及經濟封鎖,到現在即便這個政策已經成為臺灣的發展方向,但中國的硬實力仍然是臺灣以人文交流為主的軟實力面對的最主要挑戰。

蕭良其說:“很明顯的,中國因素仍然是臺灣新南向政策是否成功的主要干擾因素。北京反對任何可能讓臺灣政府具有正當性的作為,廣泛而言就是針對民進黨政府北京在阻撓這個政策,它正在警告那些國家,不要支持這個新南向政策。”

澳門大學全球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所長王建偉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說過,“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促進中國與區域的經濟連結而非出於地緣政治考量,因此一帶一路與新南向政策沒有衝突,兩者之間反而有互補性。

他說,以中國和臺灣在經濟規模上的差距,臺灣與新南向國家發展關係並不會對北京構成挑戰,但是目前台海兩岸關係不佳,如果北京真要對臺灣施壓將是輕而易舉,蔡政府若想要新南向政策成功,兩岸政策的改善才是關鍵。

王建偉說:“如果兩岸關係好,我認為中國不會做任何事來阻礙臺灣的新南向政策。如果兩岸關係轉為更加對抗,中國可能會採取一些動作來阻止新南向政策的推動。”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洛曼(Walter Lohman)則表示,蔡英文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是希望突破中國的國際封鎖和孤立,從美國的角度來說,美國也希望看到這個政策能夠成功,因為臺灣的經濟活力是美國利益所在,美國不希望看到臺灣失去國際連結,因此會全力支持臺灣維持高度自主(remain autonomous),不受北京的打壓。

洛曼說:“為什麼這個政策很重要?我認為從美國的角度來說,臺灣的自治(autonomy)對美國有地緣政治的重要性,臺灣人民以自主、民主方式決定他們與中國的政治關係,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認為美國會尊重那個決定。不過直到那一刻來到之前,美國的利益所在是協助臺灣維持自治、某種事實上的自治。我們的利益是確保這種自治保持完好。”

洛曼也表示,美國可以在區域事務上協助臺灣擴大國際能見度,例如在雙邊的《全球合作訓練架構》(GCTF)下,美台雙方已經在數位經濟、人道救援防災、女性賦權、國際疫情防治與公共衛生等全球議題上舉行過多次合作,而在才結束的亞太經合會中,美國在十多個成員中選擇臺灣作為與美國、澳大利亞合作夥伴,成立女性賦權子基金,就是要讓臺灣有其他選項可以不被中國打壓。

根據臺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最新統計,今年頭十個月臺灣政府核准對新南向國家投資的金額將近35億美元,較去年同比增長99.51%,主要投資國家前幾名是澳大利亞、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而新南向國家到臺灣投資的金額為23千萬美元,較去年同比增長22.85%,主要投資國為馬來西亞、印度、印尼及新加坡。


在投資審議會星期一發佈的同一個統計中,今年110月中國到臺灣投資的累計金額為18千萬美元,與去年相較同比減少16.87%;而今年頭十個月臺灣到中國投資的金額為685千萬美元,較去年同比減少7.9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